去湿气常用的中药有哪些?体内湿气重如何调理

体内湿气过盛时,常会出现身体沉重、舌苔厚腻、腹胀便溏、关节酸困等不适。中药在祛湿方面具有独特优势,很多人想知道:去湿气常用的中药有哪些?这类药材多具利水渗湿、健脾化湿或温散寒湿的作用。

去湿气的中药有哪些

1. 茯苓

茯苓性平,味甘淡,能利水渗湿、健脾安神。无论寒湿还是湿热都可配合使用,尤其适合湿气重伴脾虚的人群,常与白术、泽泻同用。

2. 薏苡仁

薏苡仁性凉,味甘淡,具有利水渗湿、健脾止泻、清热排脓之功。祛湿力较强,常用于湿热体质或湿气重伴轻微热象者。但因其偏凉,脾胃虚寒者宜炒熟后使用。

3. 苍术

苍术性温,味辛苦,善于燥湿健脾、祛风散寒。适合寒湿体质者,常见怕冷、四肢不温、舌苔白腻,对因湿气引起的脘腹胀满、泄泻、关节酸痛有明显调理作用。

4. 藿香

藿香性微温,味辛,能芳香化湿、和中止呕、解暑散浊。尤宜夏季暑湿或湿浊中阻所致的脘腹不适、恶心呕吐、口气重,常与佩兰配合使用,增强祛湿效果。

5. 车前子

车前子性寒,味甘,能清热利尿通淋、渗湿止泻、祛痰明目。通过利尿促进湿气排出,适合湿热下注引起的小便不畅、水肿、泄泻等,多需包煎。

湿气应该如何调理

1. 改善环境

潮湿的居住环境容易让湿气入侵,日常应保持室内通风干燥,雨天及时关窗,潮湿季节可借助除湿机或空调除湿功能降低湿度。

2. 调整饮食

日常饮食中可多选用祛湿类食材,如炒薏米、赤小豆、冬瓜、茯苓、山药等。常见方法是用炒薏米、赤小豆煮水饮,或以冬瓜煲汤,帮助体内湿气代谢。

3. 坚持运动

适度运动可促进气血流通,通过汗液将湿气排出。推荐快走、慢跑、游泳、瑜伽、八段锦等运动。其中,八段锦中的“调理脾胃须单举”“双手托天理三焦”等动作,有助于脾胃运化,增强祛湿能力。

选择祛湿中药时应结合体质和具体情况,合理搭配并注意适用禁忌,这样才能在帮助去除湿气的同时,维持身体阴阳平衡,减少不良反应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