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预防中暑?哪些人群更容易中暑需要注意?

夏季气温居高不下,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,人体容易出现中暑现象。中暑不仅会带来身体不适,严重时还可能威胁健康,因此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尤为重要。那么,如何有效预防中暑?哪些人群更需格外关注?

如何有效预防中暑

1. 出行注意事项

尽量避开正午及高温时段出行,若必须外出,应做好防晒准备,例如佩戴遮阳帽、使用遮阳伞、涂抹防晒霜,并选择宽松、透气且浅色的衣服,以减少身体对热量的吸收。

2. 饮水习惯

养成少量多次饮水的习惯,不要等口渴时才喝水。适当饮用淡盐水、绿豆汤等饮品,有助于补充水分和电解质,维持身体平衡。

3. 室内外环境调节

保持室内通风良好,可利用空调或风扇调节温度,避免长时间处于闷热环境中。户外活动或工作时,应定时休息到阴凉处,避免过度劳累。

哪些人群更易受中暑影响需重点防护

1. 老年人

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较弱,器官功能逐渐减退,且多伴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疾病。高温环境容易影响他们的正常代谢,增加中暑风险。建议老年人在夏季尽量减少外出,室内保持适宜温度,按时服用常用药物,密切关注身体状况。

2. 婴幼儿

婴幼儿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完善,散热能力有限,且难以表达不适感。家长应避免给婴幼儿穿太厚的衣物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外出时做好防晒,并及时补充水分,避免长时间停留在高温环境中。

3. 户外工作者

建筑工人、环卫工人、快递员等户外作业人员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,汗液大量流失,水分和电解质迅速减少,是中暑的高风险群体。他们应合理安排作业时间,尽量选择早晚凉爽时段工作,工作间隙多到阴凉处休息,及时补充水分与营养。

4. 慢性病患者

心脑血管疾病、呼吸系统疾病、肥胖等慢性病患者,身体调节功能相对较弱,高温容易加重病情,影响散热和代谢,从而增加中暑风险。这类人群应注意日常保养,避免高温时段外出,保持规律生活和饮食。

预防中暑需在出行、饮水和环境调节等多方面加强防护。尤其是老年人、婴幼儿等身体较为脆弱的人群,更应注意防暑,确保夏季健康安全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