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暑到底是什么?夏季高温中暑症状与预防方法
盛夏高温难耐,很多人误以为中暑只是小问题,喝喝凉水、稍作休息即可缓解。但实际上,中暑是由于体温调节失衡引起的一种急性病症,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。特别是在持续高温且湿度较大的环境下,更应提高警惕。那么,中暑到底是什么情况?
中暑究竟是什么病
中暑是人体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或剧烈运动后产生过多热量,超过身体散热能力,导致调节体温的中枢功能出现障碍所引发的急性热相关疾病。中医称其为“暑热症”,西医也称为“热射病”。
简而言之,就是身体“热过头了”,内部温度失控升高,进而影响大脑、心脏等重要器官的正常运作。
如何科学预防中暑
1. 避免高温环境暴露
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,若必须外出,建议选择早晨或傍晚凉爽时段。做好防晒工作,佩戴宽檐帽、太阳镜,涂抹防晒霜,穿着宽松浅色衣服,减少热量吸收。
2. 合理补充水分
保证每天饮水量在1.5到2升左右,选择含电解质的饮料,如淡盐水或运动饮料,补充因出汗流失的矿物质。避免高糖和含咖啡因饮品,因为它们可能加重脱水。
3. 调整饮食结构
多吃清淡、易消化且富含水分的食物,如西瓜、冬瓜、绿豆汤等,既补水又提供营养。避免油腻、辛辣食物,减轻胃肠负担。避免过量饮酒,因酒精干扰体温调节,提升中暑风险。
出现中暑症状应当怎么办
1. 迅速降温
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,脱去紧身衣物,尤其是领口、袖口和腰带等处,促进散热。使用湿毛巾敷在额头、颈部、腋窝和腹股沟等血管丰富部位,或用冰袋包裹后轻敷,帮助快速降低体温。
2.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
中暑时大量出汗,易导致脱水及电解质失衡。应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,避免一次喝太多引发胃部不适。若出现呕吐,应暂停饮水,待症状缓解后再继续补水。频繁呕吐或无法正常饮水时,应及时就医。
3. 密切关注症状变化并及时就医
如出现头晕、意识模糊、持续高热、呕吐、抽搐、皮肤干燥无汗等表现,可能为重症中暑(热射病或热痉挛)。这时应立即联系急救,尽快送往医疗机构处理,以防严重后果。
中暑并非轻微小事,特别是在极端高温天气下,人人都需增强防范意识。掌握中暑的症状与应对方式,做好预防措施,才能安全度过炎炎夏日,避免意外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