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脑虫能在冷藏或低温中存活吗?科学依据告诉你答案

“食脑虫”的正式名称是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(Naegleria fowleri),被称为“脑吞噬者”,因其能通过鼻腔进入人体后攻击大脑,引发致命性脑膜脑炎。近期网络上流传它可能在冷饮或冰箱中存活,引发担忧。那么,这种寄生虫真的耐低温吗?

什么是食脑虫

福氏耐格里阿米巴是一种生活在温暖淡水中的单细胞生物,主要出现在湖泊、池塘、河流、温泉或未消毒的自来水中。它通常通过鼻腔进入人体,经嗅神经进入中枢神经系统,引发罕见却极具风险的脑部感染,死亡率极高。

低温环境中能否存活

这种寄生虫并不适应低温。

福氏耐格里阿米巴最活跃的温度范围是35℃至46℃,当水温低于20℃时活性明显降低,低于10℃后几乎失去活动能力。在常规冷藏(约4℃)或冷冻(约-18℃)条件下,它无法存活。这意味着在冷饮、冰箱或低温饮用水中传播的风险极低。

日常应如何预防

1. 避免接触不洁水体

在自然环境中游泳、洗澡、洗脸或洗鼻时,应尽量避开未经处理的池塘、河流、温泉等水域。特别是在高温季节或水质浑浊区域,虫体更容易滋生。

2. 注意家庭用水安全

家用水管老化或水箱封闭不严容易引发水质污染。建议定期清理水龙头、放水冲洗水管前段,并烧开后饮用,洗脸洗澡使用流动温水,避免用久存冷水直接冲洗身体部位。

3. 强化水上活动防护

游泳、潜水等活动中,可佩戴鼻夹防止水进入鼻腔。活动后,建议使用无菌盐水冲洗鼻腔,进一步降低风险。尽量避开人少、水质不明或温度偏高的天然水域。

4. 选择正规游泳场所

游泳应优先选择经常换水、消毒、水质检测合格的泳馆或水上场地,避免选择野外或无人监管区域进行娱乐活动。

保持用水清洁和活动规范是预防此类风险的关键。如接触过自然水源后出现发热、剧烈头痛等症状,建议尽快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检查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