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食脑虫”冬天会感染吗?这些温水场所要注意

近期,“食脑虫”相关话题再次登上热搜,不少人开始担心冬天是否也存在感染风险。虽然寒冷季节人们户外活动减少,但一些加热水体仍可能存在隐患。那么,什么是“食脑虫”?冬季是否需要特别注意?又该从哪些方面做好防范?

“食脑虫”是什么

人们常说的“食脑虫”,实际上是指福氏耐格里阿米巴(Naegleria fowleri),这是一种生活在温暖淡水环境中的单细胞生物。它能通过鼻腔进入人体,进而到达脑部,引起一种严重的脑部感染——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(PAM),虽然极为罕见,但病情发展迅速,需引起重视。

这种微生物常出现在水温较高的自然水体中,如湖泊、温泉、河流等,尤其在高温环境中最为活跃,因此也被称为“夏季水体风险源”。

冬季是否容易感染“食脑虫”

从生存环境来看,福氏耐格里阿米巴更偏好25℃以上的水温,在46℃左右仍能存活。相比之下,冬季水温较低,天然水体中该微生物的活动明显减弱,整体风险相对较小。

但值得注意的是,冬季的人工加热水源仍可能存在隐患。例如保养不当的温泉、游泳池、水疗设备等若消毒不充分,仍具备微生物生存条件。因此,虽不是高发期,也不应完全放松警惕。

如何有效规避风险

1. 远离水温适宜但管理不到位的水体

不建议在加热却未定期清洁消毒的温泉、室内泳池等场所进行潜水或头部浸水操作。避免使用未经净化的水体洗脸或冲洗鼻腔,尤其不要将水倒入鼻孔。

2. 做好家庭用水管理

家庭使用的热水系统、储水设备若维护不到位也可能成为滋生源。应定期清洁热水器、水管接口、水龙头滤网,尽量使用流动热水,饮用水需煮沸后使用。

3. 水上活动时加强防护

进行游泳、泡温泉等活动时,应佩戴鼻夹防止水进入鼻腔。活动后可使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,及时清除可能附着的微生物。

4. 挑选正规水域

选择有资质并定期检测水质的游泳场所,避免去野外水质不明的水域嬉水,即便在冬季,也应避免在卫生状况无法保障的环境中长时间停留。

食脑虫虽罕见,但其高致死风险让人不容忽视。冬季风险虽相对较低,但在接触温水环境时依然要保持防范意识,从规范用水、避开污染水源、强化个人防护等方面入手,才能真正安心过冬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