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暑后应该怎么办?科学降温与电解质补充指南
2025-07-05 15:22
盛夏时节,持续高温容易引发中暑问题,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至关重要。当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,体温调节功能可能出现紊乱,导致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,若不及时干预可能造成严重后果。
中暑后的紧急处理措施
发现中暑迹象时,应迅速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,解开或脱去不必要的衣物,帮助身体散热。用湿毛巾冷敷额头、颈部、腋窝及腹股沟等血管丰富部位,有条件时可用温水擦拭全身。避免直接用冰水降温,以免引起血管收缩反而不利散热。
电解质平衡的恢复技巧
中暑会导致体内钠、钾等电解质随汗液大量流失。此时单纯饮用纯净水可能稀释血液中电解质浓度,正确的做法是准备淡盐水(每500毫升水加1-2克食盐)或选择专业口服补液盐。运动饮料也可作为临时替代,但需注意选择含糖量适中的产品。补水时应遵循“少量多次”原则,每次100-150毫升,间隔15-20分钟为宜。
恢复期的饮食调整
中暑后消化系统功能相对较弱,24小时内应以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。推荐米粥、面条汤等易消化主食,搭配冬瓜、黄瓜等含水量高的蔬菜。适量补充香蕉、橙子等富含钾元素的水果,有助于缓解肌肉无力症状。切记避免油炸食品、辛辣调料等加重消化负担的食物。
日常预防的关键要点
在高温天气外出时,建议穿着浅色、宽松的棉质衣物,佩戴宽檐帽或使用遮阳伞。户外工作者应每30分钟到阴凉处休息片刻,及时补充含电解质饮品。特别要注意的是,老年人、儿童及慢性病患者对高温调节能力较弱,需要格外关注其防暑降温情况。
出现持续高热不退、意识模糊或抽搐等严重症状时,必须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。通过掌握这些实用知识,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高温挑战,保障自身和家人的健康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