痢疾发作怎么办?科学应对腹泻、发热的关键方法

痢疾是一种由细菌或寄生虫引起的肠道感染,典型表现包括频繁腹泻、腹部绞痛和发热。若未及时干预,可能导致脱水或症状加重。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,能有效缓解不适并促进恢复。

1. 预防脱水:补液是关键

由于腹泻会带走大量水分和电解质,补液是首要任务。轻度脱水时,可服用“口服补液盐”(ORS),它能平衡体内水分和矿物质。若出现严重脱水迹象(如尿量减少、头晕乏力),需及时就医,通过静脉补充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。

2. 针对病因合理用药

  • 细菌性痢疾:常用诺氟沙星、环丙沙星等药物抑制细菌繁殖,阿奇霉素也适用于部分病例。
  • 寄生虫性痢疾:甲硝唑、替硝唑等药物可对抗寄生虫感染,需按规范完成整个用药周期。

注意:药物选择应严格遵循专业意见,避免自行调整。

3. 饮食调整:减轻肠道负担

急性期应避开高纤维、辛辣或油腻食物,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,如米汤、稀粥、蒸蛋羹。症状缓解后,可逐步加入低脂瘦肉、鱼肉及煮软的蔬菜,补充营养的同时保护肠道。

4. 辅助缓解不适

  • 发热: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等帮助降温。
  • 腹痛:颠茄片等能缓解肠道痉挛,但不宜长期使用。

5. 日常防护与注意事项

  • 充分休息,避免身体透支。
  • 加强手部卫生,防止交叉传播。
  • 餐具、毛巾等个人物品需单独使用并消毒。

总结:科学补液、合理用药和饮食管理是应对痢疾的核心。若症状持续或加重,务必及时就医。平时注意饮食卫生,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