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夜月》古诗的意思是什么?原文翻译及赏析

夜月古诗意境图

《夜月》是唐代诗人刘方平的一首七言绝句,描绘了春夜月色下的静谧美景,充满诗情画意。

原文:

更深月色半人家,北斗阑干南斗斜。
今夜偏知春气暖,虫声新透绿窗纱。

翻译:

夜深人静,月光斜照半边庭院,北斗星横挂天际,南斗星也已倾斜。
今夜才感知春天的温暖气息,虫鸣声初次透过绿纱窗传来。

《夜月》的意境与赏析

静谧的春夜图景

诗人以“更深月色”开篇,营造出幽静的氛围,月光洒落半边庭院,展现夜的宁静。

“北斗阑干南斗斜”以星象变化暗示夜深,增添宇宙浩瀚之感。

细腻的春意感知

“今夜偏知春气暖”点明季节转换,诗人敏锐地捕捉到春天的气息。

“虫声新透绿窗纱”以听觉写春意,虫鸣透过纱窗,生机悄然萌动。

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

全诗仅四句,却生动描绘了夜、月、星、虫、窗等意象,展现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。

《夜月》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春夜的静谧与生机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知。诗中月色、星光、虫鸣交织,构成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,值得细细品味。

相关推荐